外气内收 内气永固
中国气功源远流长,流派多,功法繁,各具特色,各显其效 验。近十年来,通过群众性的普及交流和发掘整理,不少珍品纷 纷面世。气功百花园真是万紫千红、奇葩争艳。由周壮老师继承 并奉献出来的中国武当太乙功可算是近年发掘的又一气功佳品。 《证道仙经》云:“身中之元气,不随呼而出;天地之正气, 恒随吸而入。”这正是对武当太乙功的精辟论述。武当太乙功有许 多独特的地方,就呼吸方式来说,也是十分讲究的:在整个炼功 过程,不管炼哪个部位,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,气都是内收,绝 不“呼出”。也即是整个炼功过程都是打开周身毛孔穴窍或某一特 定穴位、丹田,让其充分采纳天地之正气、日月之精华;又把它 “呼”到体内指定的部位。久久习炼,宇宙浩然正气就源源不断 进入各丹田。越炼气越充盈,越炼气越凝聚。真气充盈,周天运 行;真气凝聚,“丹”“药”自成。有了它,取之不尽;有了它, 用之不竭;有了它,祛病健身、益智增寿便是情理中之事,自然 有所得了。 小小的一个呼吸修炼,为什么会有如此重要之意义和巨大之 功效呢? 天地之正气,日月之精华,是人类后天及万物生命活动的第 一要素。人几天不吃不喝尚可,而一刻不呼吸不成。辟谷者几天、 几十天,甚至上百天不吃不喝(或进极少水果),身体机能、精神 仍旺盛,照常劳作,靠的是什么?靠的就是天地之正气、日月之 精华——宇宙之气。这“气”,深含复杂而丰富的内涵,其精微物 质有些逐渐被人类认识,诸如对人类极有益的氧、氮等,有些是尚待测试验证的。所以,古代炼功先哲统称它为“正气”、“精华”, 并在炼功实践中深深体验到它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——岂止是 养生,对智力的开发,对道德品行的修养,对好的人生观的形成, 乃至对社会文明的进化等,无不有其密切关系。古人早在几千年 前就揭示了“气”的伟大:浩然正气,至大至刚,塞乎天地之间, 配义与道。孟子说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”。也正由此,他遗下了 千古不朽的论著,涉及养生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天下等方面,成为 儒家学派的又一大师。 至于“气”是载体,是信息等,也决非妄谈,在炼武当太乙 功时,随着功法进程和功力的加深,不少习炼者在炼功中会出现 预感、预测、传递信息、接收信息、内视、透视等等特异功能。 如何解释?这是多学科的综合难题。我想随着人体科学与现代科 学的结合,气功修炼者参与科研以及科研工作者又习炼气功,即 实践与科研有机结合,高度统一,“气”的奥秘定会揭开。 天地之正气,日月之精华——这宇宙的浩然正气,大公无私, 对人平等,就看你如何采纳。靠口鼻的呼吸,只能得其一般。中 华武当太乙功有其特殊的呼吸手段,所得者自然就丰厚得多,其 作用意义也决非寻常可比。中华武当太乙功的呼吸是受意识支配 ——意念的作用本身就是巨大的。开始习炼时,对周老师所说要 “吸进,不呼出”不习惯。老师说:“其实是意念不呼出,鼻孔呼 吸之生理功能依然进行,只是在‘呼’和‘吸’时加上意念而已。” 待我三五天掌握要领后,确实体验到吸进的浩然正气爽心舒畅, 呼进之气的充盈鼓荡,以致炼到后来的凝聚充实感。随之而来的 是身体的变化:体质增强,不感冒,抗冷御寒,一些疾病慢慢好 转,有些是不药而愈了。难怪周老师和他的一些高徒能只穿内裤 光着身子在雪地里站桩炼功数小时,只穿一两件单衣便可过冬了。还是让我们以《钟吕传道集》的论述来作结吧:“根源牢固, 元气不损。呼吸之间,可以夺天地之正气。以气炼气,散满四大。 清者荣而浊者卫,悉皆流通;纵者经而横者络,尽得舒畅。寒暑 不能为害,劳苦不能为虞,体轻骨健,气爽神清,永保无疆之寿, 长为不老之人。” 四川省老庄学会《养生》1995 年第六期

昨天是中国第一个医师节。谁是最伟大的医生,医者首先要有高明的医术,还要有良好的医德,医者父母心。我有幸遇到这样一位伟大的医生,他是一位以父母心…

李天虎这次来成都面授,又一次感觉像回自己的家一样,回家见自己长辈一般,师父总是笑容满面,一脸慈祥,两年没来成都了,两年里心里感概颇多;以前觉得…

简 从去年七月份开始接触太乙功,这也是第三次参加面授,随着一次次深入的学习和体悟,太乙之功的印证,是一次比一次震撼与神奇。对此修炼太乙功…

李明华今年夏天六月份我和我女儿试功,我站桩时候,她放我左手下面我右手慢慢的对着地面转圈她在我左手下面的手,能够感觉到一个热气团在转圈,,同时也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