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宗太乙长生大道探源
老子,东周人,后被奉为道教教主,尊为太上老君,其著作《道德经》成为道教的最高经典。老子的养生思想,则为道教内丹派,特别是内丹南宗所继承和发展。太乙大道学说的基本思想,就来源于老子的养生思想。
秦汉时期,道教修炼以外丹术较为流行,以服食药物而求长生,内丹学说还处于萌发阶段。到魏晋时期,内丹修炼术已初现端倪。隋唐时期,内丹派学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。从唐末宋初以后,道教内炼家诸说蜂起,特别是以钟离权、吕洞宾为首的钟吕派内丹学说,对道教影响很大,内丹派学说得到长足的发展。从宋元时期的南北二宗,以及明清时期的东西两派,都奉钟离权和吕洞宾为祖师。
钟离权,字寂道,号和谷子,又号正阳子,人称云房先生,封为正阳真人,尊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,五代咸阳人。曾为五代后晋之中郎将,统兵出征西北土番,避乱入终南山而得道。《佛祖统记》卷四三载:“钟离权字云房,自称汉时遇王玄甫,得长生之道。避乱入终南山,于石壁间得《灵宝经》,悟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,为天地升降之理;气中生水,水中生气,即心肾交合之理。乃静坐内观,遂意能身外有身。”《金莲正宗仙源像传》还说,王玄甫“得太上之道,隐昆仑山,号东华帝君,复居五台山紫府洞天,或称紫府少阳君。后示现于终南山凝阳洞,以道授钟离子。”又《玄门必读》载:“东华祖师王诚,字玄甫,栗华子,系古仙东园公。于汉永寿元年乙未六月十五日降生,得太上降传大道,隐于昆仑山,复居五台山紫府洞天,自称少阳帝君。后居于终南山凝阳洞,以道授正阳祖师。”史料表明,东华祖师得太上老君降传大道,后以大道传授正阳祖师钟离权。
东华祖师是个很关键的人物,上承太上老君所传之大道,又以大道下传钟吕,开创南北二宗。故《太乙金华宗旨》曰:“自太上化现,递传东华,以及南北两宗。”内丹派南宗盛行于两宋时期,内丹派北宗则盛行于金元时期。元末南北二宗,合并于全真教。这期间,陈致虚起了重要作用。陈致虚,号观吾,一号紫霄上阳子,元代道士。庐陵(今江西吉安市)人。他兼承内丹派南北二宗修炼之术,既得赵缘督北宗丹法,又得“青城老师亲传先天一气,坎月离日金丹之旨”(《金丹大要》)的南宗丹法,融两宗丹法于一体,主张南北二宗统一于全真教。统一后的全真教,奉东华帝君王玄甫、正阳真人钟离权、孚佑帝君吕洞宾、明悟弘道真君刘海蟾、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为全真教五祖,而东华祖师王玄甫则位居五祖之首。
王玄甫传道于钟离权。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》卷三十一《钟吕全传》载:钟离权“首遇上仙王玄甫,得长生之诀。再遇华阳真人传太乙刀圭”。这里的华阳真人,即是王玄甫,不要误认为是两人。王玄甫,一号华阳真人。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》卷二十说:“上仙姓王,名玄甫,……一号华阳真人,……后传道与钟离觉,即正阳子钟离权。”华阳真人之得名, 缘由王玄甫曾隐居于华阳山。“有诗一章载《浑成集》,其诗曰:华阳山里多芝田,华阳山叟复延年。青松岩畔高柯下,白云堆里饮飞泉。不寒不热神荡荡,东来西往气绵绵。三千功行好归去,休向人间说洞天。”这些资料都说明王玄甫就是华阳真人。
与钟离权同一时代的施肩吾,亦称华阳真人。但传道于钟离权者,绝非施肩吾。恰恰相反,施肩吾还是钟离权和吕纯阳的弟子。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》卷四十五说:“白玉蟾跋《施华阳文集》云:李真多以太乙刀圭火符诀传之钟离权。钟离权传之吕洞宾,吕即施之师也。”施肩吾得道于钟、吕。作《钟吕传道集》。
多种史料表明,王玄甫传长生之道即太乙刀圭之诀于钟离权。刀圭即金丹。长生之道即太乙金丹大道。太乙大道确为长生之道。王玄甫生于东汉永寿元年乙未六月十五日,即公元155年六月十五日。钟离权为后晋中郎将,出战西北土番,独骑入山迷路,遂遇东华先生得道(载于明·黄鲁曹《钟吕二仙传》)。这时的王玄甫至少是780岁高龄了。
钟离权又得李真多传授太乙金丹大道。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》卷二载:“李真多仙人李八百之妹也。随兄修道,居绵竹(今四川绵竹县)。老君与玄古三师降授以飞升之道,先于八百白日升天。今有真多古迹犹在。”又《集仙录》载:“李真多,神仙李脱妹也。……随兄修道,居绵竹中。今有真多古迹犹在。或来往浮山之侧。今号真多化,即古浮山化也,亦如地肺得水而浮。真多幼挺仙姿,耽尚玄理。八百授其朝元默贞之要,行之数百年,状如二十许人耳。”李真多,西汉(公元前206年—公元25年)时蜀人。由此可见,李真多传道于钟离权,已是千岁以上老人了。其兄李脱,号称八百。相传蜀人历代见之。《神仙传》载:“时人计之,已有八百岁,因名云李八百。”
钟离权得长生久视之太乙大道真传。在《钟吕传道集》中说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。一为体,二为用,三为造化。体用不出于阴阳,造化皆因于交媾。上、中、下列为三才;天地人共得一道。道生二气,气生三才,三才生五行,五行生万物。万物之中,最灵、最贵者,人也。惟人也穷万物之理,尽一己之性,穷理尽性以至于命,全命保生以合于道,当与天地齐坚固,而同得长久。”这可说是对太乙大道的总论述,同老子《道德经》的思想如出一辙。
要全命保生,与天地同长久,就得合于道。要合于道,就得明达天地之机。何谓天地之机呢?钟离权曰:“天地之机,乃天地运用大道,而上下往来,行持不倦,以得长久坚固,未尝轻泄于人也。”“天地之机,在于阴阳之升降。一升一降,太极相生。相生相成,周而复始。不失于道,而得长久。修持之士,若以取法于天地,自可长生而不死。”修持之士,只要能效法天地之机,运用大道,阳升阴降,相互交合,乾坤作用,这就合于道,自可长生不死。
那么,修持之士应如何效法天地之机呢?钟离权说:“始也法效天机,用阴阳升降之理,使真水、真火合而为一。炼成大药,永镇丹田,浩劫不死,而寿齐天地。如厌居尘世,用功不已,当取日月之交会,以阳炼阴,使阴不生;以气养神,使神不散,五气朝元,三花聚顶,谢绝俗流,以归三岛。”(《钟吕传道集》)修持之士,能使真水、真火合而为一,炼成大药,就可寿齐天地。如果用功不已,可达超凡入圣,以归三岛。钟离权指出,这才是太上所传之正宗大道。可是,世人多愚昧。“法不合道,以多闻强识,自生小法旁门,不免于疾病死亡,犹称尸解,迷惑世人,互相推举,致使不闻大道。虽有信心苦志之人,行持已久,终不见功,节序而入于泉下。呜呼!”究其根源,“盖世人孽重福薄,不信天机,重财轻命,愿为下鬼。”可悲!可叹!
肾者,水也。水中生气,名曰真火。心者,火也。火中生液,名曰真水。真水、真火相交合而为一,炼成太乙金丹。由此看来,太乙金丹,不过是在神的作用下,先天太乙真气之结晶而已。所谓修道,不过是修炼先天太乙真气也。钟离权在《破迷正道歌》中说:“一气循环无阻碍,散在万物与人身,达人采得先天气,一夜雷声不暂停,……混元一气千年药,万劫常存不夜春。三千刻内婴儿象,百日功夫造化灵,十月炼成纯阳体,自然寒暑不来侵”。总之,“如何却是道?太乙含真气。”
炼成纯阳之体,自然寒暑不侵。就是现代太乙弟子,对此也有感受。成都市青羊宫太乙功函授学员赖刚,河北省宣化县人,92年6月29日来信说:“我于去年7月,函授太乙育丹功,修炼一年,已达单衣过冬。”赖文,男,现年59岁,四川某设计院高级工程师,体弱多病,畏寒。炼太乙功半年,当年冬天穿一件毛衣过冬,第二年冬天达单衣过冬。甚至有道士炼太乙功半年,达单衣过冬。黄民,江西余干县人,学生。92年7月8日来信说:“由于目前炼功的关系,使我在学习、自修各方面都感觉轻松愉快,大有相见恨晚之势。现在热天不怕热,风大不怕冷,确实没有发生过感冒。”
钟离权传太乙大道于吕洞宾。吕洞宾,名岩,字洞宾,号纯阳,先后封为妙通真人,纯阳演正警化真君,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。唐末河中府永乐县招贤里(今山西芮城县永乐镇)人。据北宋杨亿《谈苑》载:洞宾自言吕谓之后。吕谓唐德宗时,曾任礼部侍郎。谓有四子,即吕温、吕恭、吕俭、吕让。吕让任海州刺史,洞宾乃吕让之子。在长安遇钟离权,经过“十试”,乃授以延命之术而得道。
吕洞宾得延命之术,确也长寿。吕洞宾生于798年,卒于何年不详。但据史料推断,其寿命是很长的。据多种史料记载,吕洞宾与陈抟(871~989)交往甚密,是师友关系。他们曾同隐华山。陈抟卒于989年。陈抟死后,吕洞宾再至华山吊祭,并作诗《哭陈先生》。其诗曰:“天网恢恢万象疏,一身亲到华山区。寒云去后留残月,春雪来时问太虚。六洞真人归紫府,千年鸾鹤老苍梧。自从遗却先生后,南北东西少丈夫”(《吕祖志》卷四)。《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》载:吕纯阳“再至华峰,希夷先生已上升,遂留诗。”说的就是这件事。根据这些史料,可看出,陈抟仙逝时,吕洞宾已是190岁高龄了。
吕洞宾得太乙大道于钟离权,著《太乙金华宗旨》。何谓太乙?太乙者,大道也。《太乙金华宗旨》自序云:“易大传曰:神无方也,无体也。言神无方体,则名言之,而难尽矣。往来无穷,利用出入,日用之而不知。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,与鬼神同其变化。至矣哉!盛德大业,言之不可终穷,拟议之而无可形。灵文秘笈,俱归尘腐。予之定是宗旨不落名言,无从拟议。其所以斡旋天地,转运阴阳者,在握其机而已。得其机,则妙用在我,而乾坤皆范围之而不过矣。机者何?一而已。一不可名,归之太虚,而浩浩落落一片。神行其间,变化无端,妙用不测。吾何以名之?曰:太乙。噫,至矣!尽矣!”这里的“一”即先天浑然一气,亦即大道。
何谓金华?金华者,先天太乙之真气也,金丹也,亦即大道也。
金华,先天太乙之真气和金丹,都称之为“道”。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名称呢?这是由于修炼的层次不同,故有不同的名称。在修炼的初级阶段,修炼者可以看到气光,这个光,也叫金华。在青羊宫修炼太乙功的弟子中,很多人在修炼中能看到光。甚至有的人,在修炼中,发觉周身金光闪闪,好象全身被金光罩着一样。这些光,在人体内则是先天太乙之真气,体内真气越足,看到的光就越强。《太乙金华宗旨》曰:“金华即光也。光是何色?取象于金华,亦秘一光字。在内则是先天太乙之真气。”这仅仅是修炼的初级阶段,随着修炼层次的提高,先天太乙真气逐渐凝聚而为太乙金丹,这才算成功。《太乙金华宗旨》曰:“往古来今,只此一道。名之为金华,道之因也,就其初功言之也;名之为金丹,道之果也,就其成功言之也。”道之初功,名之为金华。道之成功,则名之为金丹。
按照吕洞宾的观点,所谓修道,就是修炼先天太乙之真气。所谓炼丹,实为炼气也。“往古来今,只此一道。”其他皆被视为旁门。“丹者,一气之所结也”(《唱道真言》)。丹乃先天真气之结晶也。若内气不足,怎可结丹?修炼金丹大道是有检验标准的,并非信口开河的虚言妄语。《太乙金华宗旨》在证验章,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检验标准。其中一条是“遍体充实,不畏风霜。”这里的遍体充实,指的是周身内气充盈。内气就是能量,内气足则能量大,自然不畏风霜,甚至可达单衣过冬。在青羊宫修炼太乙功的学员中,已有不少人达此境界。这是结丹的前提条件,也是结丹之必然结果。这是检验真假结丹的标准。达不到这一步,结丹之说,不过是空话而已。
吕洞宾传道于刘海蟾。刘海蟾,名操,字宗成,号海蟾子,封明悟弘道真君。燕地广陵人(今河南息县),曾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。后遇吕洞宾得金丹之秘旨。遂辞官从道,隐居华山、终南山。
刘海蟾传道于张伯端。张伯端,名用成,字平叔,号紫阳,人称紫阳真人,北宋天台(今属浙江)人,为南宗开山祖师。曾为府吏,因触犯火烧文书律,充军岭南。随龙图阁学士陆诜,自桂林转成都,在成都遇刘海蟾授以金丹大道。其《悟真篇·后序》自述说:“伯端向己酉岁,于成都遇师授丹法。”《海琼问道集序》曰:“张得之刘海蟾,刘得之吕洞宾。”
张伯端得太上大道真传,以老子的养生思想,作为内丹派南宗修炼术的指导思想,从而为南宗修炼术奠定了理论基础。其著作《悟真篇》曰:“阴符宝字逾三百,道德灵文止五千。今古上仙无限数,尽于此处达真诠。”又曰:“道自虚无生一气,便从一气产阴阳。阴阳再合成三体,三体重生万物昌。”这些论述,表明张伯端乃上承道教之正统也。
张伯端先命后性的内炼思想,开创内丹派南宗,成为南宗开山祖师。其《悟真篇》曰:“始之有作无人见,及至无为众始知。但见无为为要道,岂知有作是根基。”有作之命功,乃无为之性功的根基。《悟真直指》曰:“性命必须双修,工夫还要两段。盖金丹之道,为修性养命之道。修命有作,修性无为。有作之道者,以术延命也;无为之道者,以道全性也。故金丹之道必先有为,于后天中返先天,还我本来命宝。命宝到手后,不为造化所移,于是抱元守一,行无为之道,以了真空本性,直超最上一乘之妙道矣。”正由于命功是性功的根基,所以必须先修命功,以延长其寿命,再修性功,以达最上一乘之妙道。
修命实为修炼先天太乙之真气,气乃炼丹之药物也。《悟真篇》曰:“虚心实腹义俱深,只为虚心要识心。莫若炼铅先实腹,且教守取满堂金。”清·仇知几《悟真篇注》曰:“虚心是性功上事,实腹是命功上事,应先炼铅实腹,再行抱一之法以虚心。”进一步说明先炼命功,后炼性功。炼命功就是炼铅。何谓铅?《悟真篇阐幽》曰:“真铅乃先天一气,从虚无中来,即金丹大药也。”真铅即先天一气,乃炼丹之药。炼丹无药,怎可炼丹?《悟真篇》曰:“咽津纳气是人行,有药方能造化生。鼎内若无真种子,犹将水火煮空铛。”真种子即真铅。又曰:“不识真铅正祖宗,万般作用枉施功。”只有修炼先天太乙真气,才是正宗修炼术,其他种种,任你如何用功,也是枉施功。难怪在现代太乙功学员中,不少人炼其他功法多年,终无成效,而改炼太乙功,却立见功效。
应如何修炼呢?张伯端《金丹四百字序》曰:“恍惚之中见真铅,杳冥之内有真汞,以黄婆媒合,守在中宫。”“绵绵若存。胎气既凝,婴儿显象,玄珠成象,太乙含真。”在恍惚之中,绵绵若存。先天太乙之真气,在神的作用下,逐渐凝聚而成太乙金丹,这才是正宗的最好的修炼方法。张伯端在《赠白龙洞刘道人歌》说:“君不见,《破迷歌》里说,太乙含真法最良。”
张伯端从炼先天太乙真气入手的内炼术思想,为南宗修炼术奠定了基础。张伯端被奉为南宗鼻祖,位居南宗五祖之首。
南宗太乙大道乃长寿之道,已为古今实践所证实。我已发表多篇这方面的论文。不少读者和太乙弟子来信,希望能了解太乙大道之根源。故写此文,以答读者和太乙弟子。太乙内丹术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,乃古代优秀文化之瑰宝。这是古人千百年来心血智慧之结晶,我们一定宝之!宝之!
《气功与科学》93年第6期

昨天是中国第一个医师节。谁是最伟大的医生,医者首先要有高明的医术,还要有良好的医德,医者父母心。我有幸遇到这样一位伟大的医生,他是一位以父母心…

李天虎这次来成都面授,又一次感觉像回自己的家一样,回家见自己长辈一般,师父总是笑容满面,一脸慈祥,两年没来成都了,两年里心里感概颇多;以前觉得…

简 从去年七月份开始接触太乙功,这也是第三次参加面授,随着一次次深入的学习和体悟,太乙之功的印证,是一次比一次震撼与神奇。对此修炼太乙功…

李明华今年夏天六月份我和我女儿试功,我站桩时候,她放我左手下面我右手慢慢的对着地面转圈她在我左手下面的手,能够感觉到一个热气团在转圈,,同时也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