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宗天仙派精气观
付群
“医道通仙道也”——明代著名医学家李中梓在《内经知要》中有这样的结论。古人又有内经是载道之书的论说。一部《黄帝内经》,所论总离不开人身三宝精、气、神,堪称后世医家的鼻祖。道家南宗天仙派由钟离权、吕纯阳开创,又称钟吕派,究其
根源可追溯到太上老君。这个门派的修炼术自古秘传,鲜为人知。即使在气功热潮遍及全球的今天,天仙派也是在道观中向有缘人 公开;其中的秘术、秘功功效惊人。四川成都市千年古道观青羊 宫对外传授的周壮武当太乙气功,正属道家南宗天仙派。其命功 四部功有着独特的呼吸方式。它的主要特点是:一固精、炼精; 二炼气为本。
《钟吕传道集》曰:“肾者,气之根也。”称肾是人体内气的根源,人全靠气来维持生命。太乙内丹术重在修炼丹田,功法具体详细,实际上是炼精气。《灵枢·本神》曰:“肾藏精”,可见在实修过程中就是在炼肾精,通过具体的呼吸、意守、经络循环等方式,达到固精、强肾的功效。《医学正传》曰:“肾元盛则寿延,肾元衰则寿夭”,由此可证明内丹术乃是延人寿命的修炼术。
在内经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中说:“精者,身之本也”。指出人身的根本是精,同样强调了保精的重要性。在内经《素问·上 古天真论》中,一开始就指出防病延年在于固护真精,人体健康长寿关键在于保精、养神,并指出肾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, 告诫后人不得其寿的原因:“以酒为浆,以妄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不知持满,不知御神,务快其心,逆于生乐,起居无节,故半百而衰也。”通过比较分析,道家南宗的仙 术与上古医道在保精、固精上的观点如同一家。
在太乙功命功核心——育丹功中,首先是放松法,让全身的 肌肉放松,让神经系统、血液循环系统、消化系统等各系统放松, 使五脏六腑的经络、血管、细胞松软柔和,有利于机体内各器官 功能的修复,促进全身气血通畅。接着炼采气法,吸气是进气, 呼气是进气,补充全身细胞的氧气,增强其活力,可以把上两节 功法视为“补”。育丹功中的洗髓法,通过对全身由外至内的五层清洗,洗去体表内外的病气、浊气,可以视为“泻”。采气法和洗髓法恰好体现了《黄帝内经》中“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”和“损 有余,益不足”的平衡理论。由此可见,传统内丹术的科学性是以传统医学为根据的,自编功法望尘莫及。
《钟吕传道集》曰:“真气聚而得安,真气弱而成病。”在育丹功中,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,“内气不出,外气反入”,主要目的是培育内气。其中的丹田运气法和丹田聚气法,进一步将内气汇聚在丹田,有助于培养内气。《医门法律》曰:“气聚则形成,气散则形亡”。“气者,人之根本也,根绝则茎叶枯矣。”(《难经》)并在《素问·四时调神大论》中详细地介绍了四季的养气法则。比如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……”指出了春季养气的方法。由此可知: 传统的内丹术与《黄帝内经》对养气的观点如同出一辙。道家南 宗的内丹术的炼气观点与古老的中医学有很深的渊源。
以上为笔者在实修南宗内丹术和学习《黄帝内经》过程中的一点粗浅看法,不当之处,敬请高明批评指正!
《中国气功》1998 年 9 月

昨天是中国第一个医师节。谁是最伟大的医生,医者首先要有高明的医术,还要有良好的医德,医者父母心。我有幸遇到这样一位伟大的医生,他是一位以父母心…

李天虎这次来成都面授,又一次感觉像回自己的家一样,回家见自己长辈一般,师父总是笑容满面,一脸慈祥,两年没来成都了,两年里心里感概颇多;以前觉得…

简 从去年七月份开始接触太乙功,这也是第三次参加面授,随着一次次深入的学习和体悟,太乙之功的印证,是一次比一次震撼与神奇。对此修炼太乙功…

李明华今年夏天六月份我和我女儿试功,我站桩时候,她放我左手下面我右手慢慢的对着地面转圈她在我左手下面的手,能够感觉到一个热气团在转圈,,同时也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