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宗太乙刀圭学说对内丹派的影响
历史上,道教内丹派分为南北二宗、东西两派。南宗的兴起,早于北宋。宋代南宗就有了较大发展。南宗五祖均为宋代人。
南宗根源深厚,可上推至老聃。《三馀赘笔》载:“其南宗者,谓东华少阳君(王玄甫)得老聃之道,以授钟离权,权授唐进士吕岩、辽进士刘操,操授张伯端,伯端授石泰,泰授薛道光,道光授陈楠,楠授白玉蟾”。东华帝君,亦称华阳真人,得太上大道,以授钟离权。《钟离权传》曰:钟离权“遇华阳真人,传太乙刀圭”。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》载:“李真多以太乙刀圭火符诀,传之钟离权。”“李真多,神仙李脱妹也”(《集仙录》)。钟离权以太乙刀圭法诀传吕洞宾(即吕岩),吕著《太乙金华宗旨》。南宗五祖得钟吕太乙刀圭法诀真传。四祖陈楠“得太乙刀圭金丹派法诀于毗陵禅师”(《陈楠传》)。毗陵禅师,即三祖薛道光。陈楠《翠虚篇》曰:“作丹基归一论,以付学者白玉蟾,颖川陈泥丸太乙刀圭之说,传诸后古云。”太乙刀圭学说,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了。
何为刀圭?刀圭者,金丹也。何谓太乙?《性命圭旨》曰:“道也者,果何谓也?一言以定之,曰气也。原夫一气蟠集,溟溟滓滓,窅窅莫测,氤氲活动,含灵至妙,是为太乙。”先天一气,就是“道”,就是太乙。太乙刀圭学说,就是太乙金丹大道学说。修炼太乙金丹大道,就是修炼先天一气也。当然,炼丹也离不开神的作用。故丹经曰:大道者,神气也。
气乃炼丹之药物。《入药镜》曰:“先天气,后天气,得之者,常似醉。”彭好古注曰:“崔公《入药镜》,以气为药,故首欲人得此气。”这个气,是指人体内气,即真气,元气也。傅金铨注曰:“药者,后天中之先天;丹者,先天中之先天。均元气耳。”先天元气乃炼丹之药,修炼之士首先必须得到这个药,才能结丹,如果没有药,又怎能结丹?全阳子俞琰《周易参同契发挥》曰:“金丹大道,积精累气而成。”丹乃精气积累而成。精亦为气。《天仙正理》曰:“精在气中,精气本是一。”(1)金丹实为先天元气之结晶。所以《唱道真言》曰:“丹者,一气之所结也。”
金丹之“金”,为外丹术术语,是指真铅,即先天真一之气,元气。《悟真篇阐幽》曰:“真铅乃先天一气,从虚无中来,即金丹大药也。”《周易参同契》刘一明注:“盖道心具有真知之情,属金,其气至刚至大,充塞天地,万物难屈,故谓金气。此气异名多端,曰金华,曰水中金,曰真铅,曰先天气。”可见,金丹即先天气所结之丹也。
内丹派南宗主张性命双修。五祖白玉蟾曰:“夫道也,性与命而已。”(2)性命本不可分。但性和命必竟是有区别的。性指神,命指气。由于修炼层次不同,修炼的着重点,也应该是有所区别。南宗太乙刀圭学说,把修炼命功作为基础,在此基础上再修炼性功。开山祖师张伯端《悟真篇》曰:“虚心实腹义俱深,只为虚心要识心。莫若炼铅先实腹,且教守取满堂金。”清·仇知几《悟真篇集注》曰:“虚心是性功上事,实腹是命功上事,应先炼铅实腹,再行抱一之法以虚心。”清·悟元子《悟真篇直指》曰:“性命必须双修,工夫还要两段。盖金丹之道,为修性养命之道,修命有作,修性无为。有作之道者,以术延命也;无为之道者,以道全性也。故金丹之道必先有为,于后天中返先天,还我本来命宝。命宝到手后,不为造化所移,于是抱元守一,行无为之道,以了真空本性,直超最上一乘之妙道矣。”总之,“不识真铅正祖宗,万般作用枉施功”(3)。如果不修炼正宗金丹大道,任你怎样修炼,也是枉费功夫。自古以来,修炼之士何止千千万万,能有所成就者,却少之又少,道理就在这里。所以《悟真篇》说:“学仙须要学天仙,惟有金丹最的端。”钟离权《破迷正道歌》曰:“如何却是道?太乙含真气。”张伯端《赠白龙洞刘道人歌》曰:“君不见,《破迷歌》里说,太乙含真法最良。”教导人们要修炼太乙金丹大道,才是正途。
从命功入手修炼,命宝到手后,再修炼性功,直超最上一乘之妙道。太乙刀圭学说这一思想,不仅为内丹术东西两派所接受,而且也为后来的北宗所采纳。
内丹派北宗,形成于金元时期,晚于南宗。由王重阳创派。北宗也主张性命双修。丘处机说:“金丹之秘,在于一性一命而已。”(4)但北宗修炼却偏重于性功。王重阳说:“主者是性,宾者是命。”(5)丘处机说:“吾宗惟贵见性,水火配合其次。”(6)甚至主张修道就是炼性。性者,神也,心也。《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》曰:“心本是道,道即是心。心外无道,道外无心。”
从明清以来,北宗的内丹术理论,有了较大的改变。逐渐采纳南宗太乙刀圭学说,先命后性的思想。明代北宗著名人物伍守阳,又名伍冲虚,为北宗龙门派第八代传人,是北宗嫡嗣。但在丹法理论上,对北宗传统功诀有较大变革。他认为精气乃长生之本,要修道成仙,首先必须要长生。他在《天仙正理直论》中说:“仙家修道为仙,初证则长生不死。”(7)而精气则是长生之根本。“气为长生之本”。“气者先天气,即肾中真阳之精也。”(8)“精者妙物,真人长生根。”(9)所以修炼应从炼精炼气的命功入手。“修之初,炼身中之元精,不离元气而复还元化气,古圣谓之炼精化气。”(10)
气是炼丹之药物。“无中恍惚,若有一炁,是名道炁,亦名先天炁。”(11)伍守虚注曰:“以恍惚将判,言先天炁,必如此时此景象之炁,方是虚之极、静之笃者,为至清可炼丹之药物。”这才是炼丹之药物。炼丹之药物,绝不是通过口鼻的“嗯哈”之类,炼后天的呼吸,能够得到的。也不是通过强化意识的作用,能获得的。更不是通过手舞足蹈,或随意在地上乱翻滚能得到的。因为这些炼法,绝不可能达到虚极静笃之景象,就不可能产生“至清可炼金丹之药物。”当然,各种功各有其特点,炼丹有炼丹的特点,但绝不可乱贴标笺,名不符实,败坏大道。
修炼中达到虚极静笃之境界,是修炼金丹大道之关键。伍冲虚又说:“静极之际,正有动机,气动则有神动。即此动机,便可修仙,缘此机为生人生仙佛之分路。”(12)虚极静笃之际,先天元气发动。此先天元气,即炼丹之药物。若不知采法,顺出则是精,可生人,逆回则是元气,可炼丹成仙。故为生人生仙佛之分路也。
药产时,要及时采取。采药要把握时机,不可采之过嫩,亦不可采之过老。采药时,“须辨药之老嫩,采之嫩,则气微而不灵,不结丹也。采之老,则气散而不灵,亦不结丹也”。(13)
从以上论述,可看出伍冲虚主张,修仙道必先求长生,而精气则是长生之根本。所以最初要炼身中之元精元气。元气即炼丹之药物,丹乃元气所结。伍冲虚还将修炼金丹大道的过程,概括为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四个阶段。伍冲虚的这种“先命后性”的内丹术思想,同南宗太乙刀圭法诀如出一辙。
清代,北宗著名代表人物柳华阳,为北宗龙门派第九代传人。他的代表著作有《金仙证论》、《慧命经》等。《慧命经》乃修炼金丹大道之丹书。何谓慧命?《慧命经》曰:“慧命者,乃如来当初所取以示人之名也,是西方之梵语,中华曰人之本源,儒谓之先天气也,是修佛之舟梯,作祖之权柄。”简言之,“慧命,即元气别名。”(《慧命经》)可见,修炼先天元气的思想,在《慧命经》中,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。
元气乃长生之本。柳华阳曰:“长生乃我之元气。悟者则生,迷者则死。”(14)
元气乃炼丹之药物。柳华阳说:“药即吾身之元气”,“药物者,即真气也,亦名真种子。”(15)又曰:“仙道炼元精为丹。凡炼丹下手之仙机,即炼肾中之元精。元精满则气自发生。复炼此发生之气,收回补其真气到气足,生机不动,是谓丹也。”(16)“炼精之时,则气原在乎精中,精气原本是一物。”(17)“炼精者,即是炼气也。”要到气足,才能结丹。“已破之者,当必补完全体。且补之者,必借动机已发,往外之气收回,补不足之气,补到气足。”(18)何谓气足?“遍体充实,不畏风霜”(19),可为气足之验证。如果怕冷,说明元气不足,怎能结丹。周身内气充盈,元气足,自可抗风寒,甚至单衣过冬。青羊宫传授的太乙气功,其学员达单衣过冬者甚至多。
柳华阳还说:“世尊教人修道,先修慧命。若不修慧命之纯阳起手,单修心中阴神,安有不遭楞华经阴魔之类乎!”(20)
有的功过分强调意识的作用,实际是偏重于炼心中之阴神。难怪有的人出了偏,甚至神经不正常。常有人到青羊宫来纠偏。奉劝学功者,要慎重选择功法。
柳华阳将修炼金丹大道分为两个阶段:“无为者,是养道胎,面壁,后半之法。”“有为者,即凝聚和合,修慧命,前半之法。”又曰:“无为者,乃后半之性功也。有为者,即前半之命功也。”(21)
从以上种种论述,不难看出,柳华阳的内丹术思想,同南宗太乙刀圭学说,有着深厚的渊源,深受南宗内丹术思想之影响。
民国时期,北宗著名代表人物千峰老人赵避尘,为北宗第十一代弟子。他说:“道谓之丹,亦曰灵光,皆指先天真一之气。”那么,修道炼丹自然是修炼先天真一之气了。并说:“下手炼命”,“从有为渐入无为”。(22)将修炼过程概括为:炼精为下手,炼气为转手,炼神为了手,炼虚空为撒手。赵壁尘的这种内丹思想,同南宗太乙刀圭学说是一致的。
南宗太乙刀圭学说,对内丹术东派也有很大影响。以明代扬州的陆西星为代表的内丹术东派,流行于江浙一带,故有东派之称。陆西星认为,金丹之道,必须阴阳相合而成。从卦象上看,男外阳而内阴为离,阳中之阴叫作精。女外阴而内阳为坎,阴中之阳叫作气。精气交合,坎离交媾而结丹。这种将修炼精气作为炼丹之药物的思想,同南宗太乙刀圭学说有相似之处。
内丹术西派以清代四川乐山的李西月为代表,西派以四川地区为活动中心,故称西派。李西月主张阴阳得类,性命双修,方能成其真灵之宝。在注《无根树》中说:“夫阴阳合中,则刀圭凝而道术全备。精气相须,性情交感,金恋木仁,木爱金义,汞去迎铅,铅来投汞,方无间隔之病,得生大药真身。”这里的性情即金木,金木即汞铅,皆精气也。精气交感而生大药。并将修炼精气,概括为三件河车,他说:“三车者,即三件河车也。第一件运气,即小周天,子午运火也。第二件运精,即玉液河车,运水温养也。第三件精气兼运,即大周天。”
从以上可见,李西月的内丹术思想,深受南宗太乙刀圭学说之影响。
在明代,张三丰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。
张三丰说:“凡修行者,先须养气。”(23)“积精累气为初候。”修炼金丹大道的初步功夫,就是炼气。“行持造化功,下手调元气。”(24)“进气是修道第一要紧功夫。”(25)气乃人身之宝也。“收得一分气,便得一分宝。收得十分气,便得十分宝。”(26)凡修道者,应从炼气下手,因为气乃人身之宝也。
气乃炼丹之宝。张三丰曰:“若能养气忘言守,降伏身心,神归气穴,意注规中,混融一气,如鸡抱卵,如龙养珠。念念在兹,须臾不离。日久功深,自然现出黍米之珠,光耀如日。”(27)黍米之珠,即金丹也,乃混融一气之结晶。丹者,气之所结也。
气乃强身之宝。气为性命之本。炼气即炼命,也就是炼身体。张三丰说:“吾愿后之人修此正道,故直言之:修道以强身为大。”(28)教导后人,要修此正道。“其他旁门邪径,乃实为吾道之异端也,何足道?此正道以强身为大,先却病,乃可以言修矣。”否则,一切皆枉然也。“仙道者,长生之道也。”后人修炼者,要辩其真伪。“深参造化,察其真伪。得阴阳之正气,觉汞铅之真宗。方能换骨长生,居不夜之天,玩长春之景,与天地同久,日月同明。”岂不美哉!
炼强身乃有为之命功。修炼之士应从有为之命功,到无为之性功。张三丰说“最上一乘之道,以有为入无为,以外药修内药”。“内药是精,外药是气。内药养性,外药立命。性命双修,方合神仙之道。”(29)以有为入无为,乃最上一乘之道也。
从以上可看出,张三丰的内丹术思想,深受南宗太乙刀圭学说之影响。
综上所述,从明清以来,无论内丹术北宗,或内丹术东西两派,以及张三丰的内丹术思想,无不受南宗太乙刀圭学说之影响,实为南宗修炼术之继续和发展。青羊宫所传太乙功,就渊源于此。
总之,《太乙金华宗旨》曰:“太乙者,无上之谓也。丹诀甚多,总假有为,而臻无为。”“古往今来,只此一道。”“万法归宗,至尊法旨。任尔为仙佛,为人天,为山河,为六道,为鬼怪,为昆虫,为草木,无不承受法旨,皈命大宗。”
近一年多来,我在宗教学和气功学报刊上,发表了近二十篇关于道教养生术方面的文章。同时,我又在传授太乙内丹术。所以,不少读者和太乙弟子(学员)来信,希望我能写点太乙大道对其他门派影响方面的文章。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和太乙弟子的要求,才写了此文。本文以史料为依据,论述太乙刀圭学说对其他门派的影响。若有不妥之处,请同道批评指正。
注(1):《天仙正理直论》冲虚子自序注
注(2): 《无极图说》
注(3):《悟真篇》
注(4):《大丹直指》
注(5):《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》
注(6):《长春真人语录》
注(7)(11)(12):《天仙正理直论·道源浅说篇》
注(8):《天仙正理直论》冲虚子自序注
注(9):《天仙正理直论·小周天药物直论第四》
注(10):《天仙正理直论·道源浅说篇》注
注(13):《天仙正理直论·炼药直论第七》
注(14)(15):《金仙证论·风火经第六》
注(17)(20)(21):《慧命经》
注(18):《金仙证论·正道浅说第二》
注(19):《太乙金华宗旨》
注(22):《性命法诀明指·第十六口诀》
注(23)(27):吕祖《百字碑》注
注(24):《玄要篇·一枝花》
注(25)(26):《道言浅近说》
注(28)(29):《大道论》
《中国气功》94年11期

昨天是中国第一个医师节。谁是最伟大的医生,医者首先要有高明的医术,还要有良好的医德,医者父母心。我有幸遇到这样一位伟大的医生,他是一位以父母心…

李天虎这次来成都面授,又一次感觉像回自己的家一样,回家见自己长辈一般,师父总是笑容满面,一脸慈祥,两年没来成都了,两年里心里感概颇多;以前觉得…

简 从去年七月份开始接触太乙功,这也是第三次参加面授,随着一次次深入的学习和体悟,太乙之功的印证,是一次比一次震撼与神奇。对此修炼太乙功…

李明华今年夏天六月份我和我女儿试功,我站桩时候,她放我左手下面我右手慢慢的对着地面转圈她在我左手下面的手,能够感觉到一个热气团在转圈,,同时也…